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叁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之一。如何理解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如何在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上持续发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靖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深刻明确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有力回答了新形势下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方向性问题,又突出了工作的重点和总抓手,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目标任务中,突出强调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出要把“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作为大党必须解决的六个难题之一,强调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体系完备、内涵深刻,鲜明树起干部担当作为的评价标准,推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有标可量、有标可循、有标可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起,以党的作风建设开启党的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作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建构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引领我们党克服了作风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顽瘴痼疾,推动党风建设实现根本性好转,引领政风社风取得质的提升。
历史行进到了2012年11月,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国内考察,便选择了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个叁中全会,便确定全面深化改革为全会的主题。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塑造了党的文化使命。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使命就在于推翻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这一使命自然包括文化层面的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便自觉肩负起了特定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党的文化使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教育、科技、人才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共同支撑引领着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