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为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及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结构快速迭代,新场景新应用持续扩展,大国博弈持续角力,全球产业布局、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公司和专家座谈会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文化源于人民实践,文化属于人民。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阐明了“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展开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党的科学理论深入互动、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
科技创新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从横向产业结构看,完整性表现为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强、产业品种丰富、叁大产业链条完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从纵向产业结构看,完整性表现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不断深度融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