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有法,然后可成。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重大时代课题,是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实践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章是党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
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系统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特别强调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给会议发来了贺信。
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